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智揵度相應品第四之一

七人。堅信。堅法。信解脫。見到。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人。八智。三三昧。三根。七覺支。八道支。堅信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俱解脫人。幾成就幾不成就。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廣說優波提舍。問曰。何故此中及定揵度。依七人而作論。使揵度中。依五人而作論。廣說如使揵度不善品中

堅信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欲止言無成就者意。亦明實有成就故。而作此論。復次欲以七人作章。八智三三昧等立門故。而作此論

堅信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答曰。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苦法忍。無知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苦法智。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此中增見增慧增通增智增名。苦比忍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苦比智無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乃至道比忍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如堅信。堅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所依身等道等離欲等定等。唯根有差別。堅信是鈍根。堅法是利根。信解脫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答曰。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如信解脫見到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廣說如上。身證人。於此八智。盡成就。如身證人。慧解脫俱解脫人亦如是。堅信人。於此八智。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就。幾現在成就。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言無過去未來者意。亦明過去未來是實有法故。而作此論。復次先總明智成就不成就。今欲分別世中成就不成就故而作此論

堅信人。於此八智。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就。幾現在成就。答曰。苦法忍。無他心智一過去未來成就。有他心智。二過去未來成就。無有現在。現在是忍故。苦法智。無他心智。一過去成就。謂等智。三未來成就。謂法智等智苦智。二現在成就。謂法智苦智。有他心智。二過去成就。四未來成就。增他心智。二現在成就。如先說。苦比忍。無他心智。三過去未來成就。有他心智。四增他心智。現在無是忍故。苦比智無他心智。三過去成就。四未來成就。增比智二現在成就。謂苦智比智。有他心智。四過去成就。五未來成就。二現在成就。如先說。乃至道比忍現在前。無他心智七。過去未來成就。除他心智。有他心智八。增他心智。現在無是忍故。如堅信。堅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人地等。廣說如上。信解脫人。於此八智。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就。幾現在成就。廣說如經本。堅信人。法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二。法智苦智二。法智集智二。法智滅智二。法智道智二。體性是一以事故異。對治欲界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集滅道智。比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二。比智苦智二。比智集智二。比智滅智二。體性是一。以事故異。對治色無色界故是比智。以行故是苦集滅智。苦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行故是苦智。以對治故是法智。比智集智滅智說亦如是。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二。道智法智二。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行故是道智。以對治故是法智。如堅信堅法亦如是。信解脫人。法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二。法智集智二。法智滅智二。法智道智。無他心智二。有他心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對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集滅道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如法智。比智亦如是。他心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他心智等智二。他心智道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方便故是他心智。對治故是法智比智。以自體故是等智。以行故是道智。等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一或二。無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自體故是等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苦智集滅智。如先說。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無他心智二。有他心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行故是道智。以對治故是法智比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如信解脫。見到身證亦如是。慧解脫人。法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非盡智無生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對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苦智。以所作竟故是盡智。以從因生故是無生智。集智滅智說亦如是。法智道智非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對治故是法智。以行故是道智。以所作竟故是盡智。從因生故是無生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比智亦如是。他心智等智如先說。苦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非盡智無生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三。苦智比智非盡智無生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以行故是苦智。以對治故是法智。以所作竟故是盡智。從因生故是無生智。如苦智。集滅智亦如是。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法智非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三。道智比智非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二。若是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三。體性是一。以事故異。廣說如上。如慧解脫。俱解脫亦如是。問曰。何故不說盡智無生智攝他心智耶。答曰。他心智。以對治故。是法智比智。以方便故是他心智。他心智但緣他心。盡智無生智。緣自身他身及非身法。復次他心智緣現在。彼二智緣三世及無為。復次他心智緣心心數法。彼二智緣四陰五陰及無為法。復次他心智是見。彼二智非見。堅信人。於此三三昧。幾成就。幾不成就。答曰。滅法忍未生成就二。謂空無願。滅法忍生成就三。增無相。如堅信人。堅法人亦如是。信解脫人盡成就。如信解脫。見到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亦如是。堅信人。於此三三昧。幾過去成就。幾未來成就。幾現在成就。答曰。若依空三昧得正決定者。苦法忍無過去。二未來成就。謂空無願。一現在成就。謂空。餘廣說如經本。依無願三昧得正決定。說亦如是。問曰。何等人依空三昧得正決定。何等人依無願耶。答曰。或有見行者。或有愛行者。若見行者。依空三昧。得正決定。若愛行者。依無願。唯除菩薩。是愛行人。依空三昧。得正決定。見行者有二種。一著我見。二著我所見。愛行者。亦有二種。一行我慢。二多懶墮。著我見者。行無我行。著我所見者。行空行。行我慢者。行無常行。多懶墮者。行苦行。復次若利根者。依空三昧。得正決定。若鈍根者。依無願。如利鈍。乃至聞即能解。廣分別亦如是。若依無願得正決定者。或依無願無相。離三界欲。此身中不離起空三昧現在前。堅信人。空三昧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無。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忍中無。餘廣說如經本。乃至如慧解脫。俱解脫亦如是。問曰。何故盡智無生智。不與空三昧相應耶。答曰。所行異故。若行是空三昧。所行非盡智無生智。若行是盡智無生智。所行非空三昧。復次空三昧與見相應。彼二智性非見。復次空三昧體。是第一義。所行亦是第一義。彼二智體。雖是第一義。而所行是世諦

堅信人。未知欲知根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答曰。或二或無。苦智法智二。苦智比智二。乃至道智法智二。忍中無。如未知欲知根。七覺八道支亦如是。如堅信堅法亦如是。餘廣說如經本。若如此所說。則明慧解脫阿羅漢。能起根本禪現在前。問曰。若慧解脫阿羅漢。能起根本禪現在前者。佛經云何通。如說。蘇尸摩問諸比丘。云何起諸禪現在前。諸比丘答蘇尸摩。當知我等是慧解脫人。答曰。慧解脫有二種。一是少分。二是滿分。少分慧解脫者。能起一禪二禪三禪現在前。滿分者。乃至不能起一禪現在前。此中說少分慧解脫。經中說滿分慧解脫。是故二俱善通

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比智相應耶。諸法以三事故共合。或以攝故合。或以相應故合。或以攝以相應故合。以攝合者。如智於智。以相應合者。如智於定。以攝以相應合者。如智於根覺支道支。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比智相應耶。答曰。若法與法智相應不與比智相應。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若有法智。則無比智。而與他心智相應耶。答曰。或法與法智相應。不與他心智相應。乃至廣作四句。與法智相應不與他心智相應者。他心智所不攝法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苦集滅法智他心智所不攝道法智相應法。與他心智相應非法智者。法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比智他心智世俗他心智。與法智相應亦與他心智相應者。法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他心智相應法。謂九大地。十善大地。及以心覺觀隨地。不與法智相應亦不與他心智相應者。法智他心智。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廣說如上。及法智他心智所不攝不相應法。不攝者除自體。不相應者除相應。彼是何耶。答曰。苦集滅比智相應聚。他心智所不攝道比智相應聚。諸忍相應。他心智不相應。諸餘有漏心心數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無緣故不與相應。如他心智。苦集滅道智正見亦如是

若法與法智相應。不與等智相應。所以者何。法智相應聚異。等智相應聚異。與空三昧相應耶。法智與三三昧相應。空三昧與二智相應。謂苦法智苦比智。亦與二忍相應。謂苦法忍苦比忍。是故得作大四句。與法智相應非空三昧者。空三昧應於法智。法智俱聚中。空三昧體。與法智相應。不與空三昧相應。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及空三昧不相應法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無願無相相應聚。與法智相應者。與空三昧相應非法智者。法智應於空三昧。空三昧俱聚中法智體。與空三昧相應非法智。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及法智不相應空三昧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苦比智俱聚中苦忍俱聚空三昧相應法。與法智相應亦與空三昧相應者。除空三昧應於法智。除法智應於空三昧。法智空三昧俱聚中名除自體。餘心數法。彼是何耶。答曰。謂八大地。十善大地。及心覺觀隨地。不與法智相應亦不與空三昧相應者。空三昧不與法智相應者。與苦比智苦忍相應者。空三昧自體。不與法智相應。以是他聚故。亦不與空三昧相應。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法智不與空三昧相應者。與無願無相三昧相應者。法智自體。不與空三昧相應。以是他聚故。不與法智相應。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諸餘法智空三昧不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不相應無願無相俱聚是也。及有漏心心數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是等法。作第四句。如法智於空三昧。法智於無願三昧無相三昧喜覺支正覺亦如是

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未知欲知根相應耶。乃至廣作四句。與法智相應不與未知欲知根相應者。未知欲知根所不攝法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知根知已根所攝法智相應法。不與未知欲知根相應。所以者何。以是他聚故。與未知欲知根相應非法智者。未知欲知根所攝法智。未知欲知根俱聚中法智體。與未知欲知根相應非法智。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欲知根相應法。彼是何耶。比智俱聚忍俱聚中。未知欲知根相應法。是名與未知欲知根相應非法智相應。所以者何。是他聚故。與法智相應亦與未知欲知根相應者。未知欲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八根及彼相應非根心數法。不與法智相應亦不與未知欲知根相應者。未知欲知根所不攝法智。知根知已根俱聚中法智體。不與法智相應。自體不應自體。廣說如上。不與未知欲知根相應。所以者何。以他聚故。及法智未知欲知根所。不攝不相應心心數法。彼是何耶。答曰。法智不攝不相應知根知已根俱聚。及有漏心心數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是等法。作第四句。如法智於未知欲知根。法智於知根知已根亦如是

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念覺支相應耶。乃至廣作四句。與法智相應不與念覺支相應者。念覺支應於法智。法智俱聚中念覺支體。與法智相應。不與念覺支相應。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與念覺支相應。不與法智相應者。法智應於念覺支。念覺支俱聚中法智體。與念覺支相應。不與法智相應。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念覺支相應法。與法智相應。亦與念覺支相應者。除念覺支應於法智。以多故除。餘念覺支法智覺支聚中。各除自體。餘心心數法。與二相應。彼是何耶。答曰。謂八大地十善大地。及心覺觀隨地。不與法智相應。亦不與念覺支相應者。法智不相應念覺支。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念覺支體。不與法智相應。是他聚故。自體不應自體。如先說。一切無漏心。更無餘。有餘有漏心心數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作第四句。如法智於念覺支。法智於精進覺枝猗覺枝定覺枝捨覺支正方便正念正定亦如是

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擇法覺支相應耶。答曰。若法與法智相應亦與擇法。覺枝相應。頗與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耶。答曰有。法智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彼是何耶。答曰。忍俱聚中。比智俱聚中。擇法覺支相應。如法智。比智說亦如是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七

 

 

 

 

 

 

 

 

 

 

 

 

 

 

 

| 佛教如來宗 | 台灣論壇 | 電子書下載 | 法師 Wiki | 陀羅尼 | 佛教 | 弘憶論壇 |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