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 Sutra Buddhism Book》

無極寶三昧經卷下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須菩提白佛言。若有念苦樂者。則不離於苦樂。是則為二法。菩薩者不中離。不上離。不脫離。不中無所離。於所作遠無作。是為作所起如幻以幻脫幻。幻中無幻幻中無名。如是亦不從法得度。亦不離法得度。於脫中復脫。是為無有主但有名耳。於字無知名者。是為法輪斷。舍利弗言。法輪本清淨無所有。誰有斷輪者。寶來曰。不知輪有處者是即為斷。佛言。貪可法者是為生死根。滅法亦為無結之作也無作之作是為不離作。離貪諸可即為無有斷者。無貪不起是即道無可不可無生不生。無識不識無死不死。無斷不斷無遠不遠。諸可不可所住無想。離於無想所念無念。所說無所說。泥洹無滅離於無滅泥洹無形離於無形。泥曰滅盡無所盡。諸法寂然離於寂然。諸法無可不可不有所失。於慧離本非名無想。所明無所明。於明冥無相知者。癡慧無相入者。於道無有得道者。若苦若樂無相識者。所起無所想。於清淨無難易。所度無有主。所至無相離者。諸法非名離於非名。所度如流水。於名無轉者。如是者皆即道也。佛以三昧度如人意。以萬物自莊嚴。但莊嚴無形。莊嚴倒見。莊嚴諸可意王。莊嚴是想非想耳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此諸天人來在會者。有幾所人得是三昧。佛語文殊。今是會者諸天及人。一切普悉得是三昧逮是功德。悉當作佛。當受尊決斷於五道。爾時會者聞佛所語。八千億諸天及人。悉得無所從生法忍。即昇虛空去地三百丈。其身上各有萬億華香。卻乃來下稽首佛足。阿樓菩薩。呵提菩薩。從坐起白佛言。是諸上人飛在空中。身上華香從何所出。佛言。譬如淨帛本自淨潔。在所染之五色鮮好。帛本自淨色本亦淨。二物因緣故得明好。色亦不入帛帛亦不入色。以淨因緣而得發明。菩薩清淨故致華香。其所因緣亦復如是。菩薩亦不在華香中。華香亦不著菩薩。諸天及人得斷念想。逮明慧法便有華見。用華淨故因緣興耳。法亦如是。無住者成諸功德。住想行者開生死門。羅漢辟支佛所以由遠五道者。但用十倒見故。一者見諸功德悉言說者悉為倒見。二者見五道勤苦欲取泥洹。是為倒見。三者見萬物無常欲疾離之。是為倒見。四者求安本自無本。是為倒見。五者知出無間入無處世自無出求之不止。是為倒見。六者羅漢取泥洹時。身中自火出火亦無處。便起想出身中火自燒者。故知生死不斷。是為倒見。七者本末不可盡而自求盡。是為倒見。八者欲於泥洹滅盡諸惡。不知無主反欲滅之。是為倒見。九者所施與不發一切人意。但欲法不斷。是為倒見。十者於苦於樂不等淨行言有二法。是為倒見。行菩薩道當知是事而疾離之

佛語阿樓菩薩。摩提菩薩等。今是諸天及在會人。皆是往昔阿呵耨佛時人也。今於我前悉[卄/別]之者。宿命已於六萬佛所受是三昧。今故於此而[卄/別]之耳。卻後我法欲斷絕時。是等當有四十萬人。當持法住令不斷絕。然後久久有惡沙門。若壞戒人當壞我法。須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薩護法令不斷絕。佛語須菩提是。四十萬菩薩悉住第八已下。於法煩荷之想是。為護持法令不斷絕也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壞法者。願佛說之。佛告須菩提。若有得羅漢辟支佛。若沙門及天與人。起想煩荷於法求名。壞亂本慧妄增減法。枝掖解說。以偽錯真以辯亂道。不惟空慧而務嚴飾。聞佛可得志存超獲。不知漚和拘舍羅。而不勤殖德行。為是法賊破我道者也。阿須夷天。潘那提天。提樓尼天。拘屬提天。施那利天。俱白佛言。願持形壽歸持法者。千億萬劫無休息時。常令我等得是三昧。佛言。其有德人奉行三昧。如法不失則得佛疾。其有發意行是三昧者。譬如泥洹天上有寶諸寶中王。天上天下寶中最尊。有佛在世寶乃現耳。名曰精摩尼珠。有得是珠持著器中。若著手中視之四面。空中在欲得幾日雨。珍寶所向莫不如願。是尊寶珠不當貪惜。當雨三界普令獲寶。是三昧者德亦如是也。羅閱祇王白佛言。佛者尊祐世之。大導。常有大慈救濟十方。願以寶珠雨我國界。得令人民普得福利。佛則時笑神光煒燁。阿難整服前白佛言。佛不妄笑。願聞其意。佛語阿難。見是王不。欲得泥洹天上寶珠。雨羅閱祇使普富饒。不知寶來三昧已得是寶也。佛語王言。寧見人民百日不食。普得安隱以法為味。又諸女人化為男子。是法之利不亦大乎。王心歡悅即脫珠寶。以散佛上及菩薩上。化成華蓋列在空中。其間悉有百千音樂。王倍踊躍忘食之想。王白佛言。是花蓋者從何而出佛言。從無處出。又問。無處從何出。佛言。從無所起來。又問。無所起從何所來。佛言。從無所生來。又問。無所生從何所來。答曰。從不動來。又問。不動從何所來。答曰。從無造來。又問。無造從何所來。曰從無名來。又問。無名從何所來。曰從無生來。又問。無生從何所來。曰從無音來。又問。無音從何所來。曰從無二來。又問。無二從何所來。曰從無形來。又問。無形從何所來。曰從自然來。又問。自然從何所來。曰從化來。又問。化從何所來。曰離於化來。又問。離化從何所來。曰離於不化無相知處來。又問。無相知處從何所來。佛言。以是故為諸法也。王聞佛語倍大歡喜。白佛言。此諸菩薩從遠方來。願悉請之明日到宮。佛即許之皆受其請。王即還宮莊嚴供具。俠道施帳幢幡粲麗。宮中皆以珍寶作座。夫人采女齋戒盡敬。明日文殊及寶來等。與諸菩薩俱詣王宮。寶來菩薩讓文殊曰。今諸上人宜於前入。諸菩薩言。於慧無處於意無形。於念無想。於法無所施。所施不離道。已斷於法輪。於法無念想無多少。如是者故為尊多入於權。於薩芸若無相知者。已被法鎧於三昧無增減。是則為尊故宜處前。寶來菩薩答曰。今諸上人年耆德高。以故為尊宜在前入。諸菩薩言。我等之年亦如枯樹。根本已死無有華葉。尟於蔭覆於世為薄。仁者雖幼入慧甚深。譬如寶樹益世弘多。以故為尊故宜在前。既皆入宮就座而坐。諸天在上以樂樂之。王使夫人及諸采女。燒眾名香進奉供具。飯食畢訖王問寶來。我今欲得見十方佛。當行何法而得見之。寶來曰。欲見諸佛。當行九法。一者視十方佛與是無異。二者當視道無有徑。三者視一切人無有脫者。四者當視飯食如化所見。五者當知五陰無有識想。六者當知六情觀之如幻。七者當知所觀但是倒見。八者於法中大施與。九者當知所施無所施。是為九也。空其意等所視無彼此。志寂然得淨定。無所見則普見佛。爾時讚寶來曰。快哉快哉。審如所說。佛說頌曰

 常當願是劫  所生常遇尊
 從受大智慧  常除愛欲根
 不貪亦不嫉  惡意不復生
 乃於無數佛  得聞是三昧
 入於三千剎  常行尊三昧
 不於一切人  所有諸珍寶
 法不從五陰  亦不離其處
 從觀得脫名  一切皆如是
 從觀得歡喜  發意無所生
 其處已如是  故為天中天
 若在三界中  不生亦不死
 泥洹及泥曰  一切無有是
 意不當邪念  所行作非法
 若在三界中  持心令不起
 音響有還答  內外悉相應
 不起悉寂然  諸法亦如是
 三千諸佛剎  名字悉如是
 無聞亦無見  非法所當議
 三昧不挍計  以數持作多
 慧者解是言  得佛無常處
 法者悉清淨  曠大無有雙
 常作無邊水  所載蔽三千
 意願陀鄰尼  發意無有前
 法者已如是  一切當奉行
 我念求法時  從來若干劫
 志意常棄家  於欲無所求
 常依善知識  得立正法住
 是時於大會  得聞尊三昧
 悉意大歡喜  即住虛空中
 去地百卌丈  叉手在佛邊
 今坐諸菩薩  受[卄/別]亦如是
 其意增歡喜  得聞諸三昧
 便從一佛剎  飛到諸佛前
 不動亦不搖  震動諸剎中
 龍王大歡喜  即雨萬種香
 化為諸水池  上到三千中
 華香自然來  亂風自然生
 百種諸音樂  悉住於空中 

於是寶來菩薩問文殊師利言。今此香花從他剎來。及諸音樂來在會中。為佛威神。將菩薩力耶。文殊答曰。佛及菩薩得力神變皆不可見知是樂者無名之樂。有所在處法音無名處。若樂是樂處。所有如化是樂。無二法是樂。於羅漢辟支佛悉欲度之是樂。所見異道悉欲令得佛是樂。所度無有主是樂。一切處無所無所起於三昧無煩荷是樂。一切處無有名是樂。諸所有皆。如化是樂非音處無所生處是樂。法所施無所施是樂。大千剎中無常處是即樂。一切人令得。信無所得是其樂。當來過去現在三處盡無所盡是樂。令還本無所見是樂。見法輪是為無所見是樂。三千剎中一切等是樂。十方三千樹法之藏是樂。十方剎但有名是樂。色欲合是樂。於名字無有主是樂。無邊幅一切寂是樂。一切明與冥合是樂。諸所行不失戒是樂。諸所念不離三昧是樂。虛空寶度無極是樂。諸慧覺無有處是樂。諸所可是樂。一切決無受者是樂。三界中無與等是樂。貪於法不惜命是樂。一切明令復明是樂。諸所有但倒見見正者是樂。布施無所悕望是樂。意無極作大船師是樂。無邊園脫無極是樂。意寂靖是樂。無所定是樂。諸三昧門無倒者是樂。亦無聽亦無聞是樂。諸所念非政意是樂。一切人無脫者是樂。諸所度譬若幻是樂。初發意三昧俱是樂。諸菩薩所從來無有處是樂。諸菩薩在意生到十方是樂。非青黃白黑無道徑是樂。如是寶來。欲知佛及菩薩威神音樂所樂如是。寶來菩薩說頌曰

 文殊師利意  慧尊無有前
 所施弊三千  其智莫不尊
 威神所施行  悉除三千中
 諸樂無所欲  但為不脫施
 法樂為最大  於化無度者
 所施樂法與  若空無度者
 法與樂俱行  無有過是寶
 所樂不有主  若空無處所
 深入諸微妙  曉了一切人
 使之得大法  斷滅勤苦根
 一切世間人  悉有意不解
 以法為覺意  以慧救一切 

佛爾時遙為寶來菩薩。說頌曰

 離空非想  是想非空  於法不起
 即為是起  常當軟意  淨無所有
 色欲同合  無相入者  所說無形
 不離有形  因法如夢  所可無底
 是寂離寂  無離不造  眾法無主
 所可如化  都無所受  法無所捨
 所作到見  一切皆然  非色離色
 是色不離  其法如色  其處如是
 非音是響  無聞不見  不聽不觀
 所有如是  於化無名  自言為是
 法無是計  所度如是  於幻無見
 所見離見  離貪諸欲  非法所儀
 於欲無垢  不著無離  如是諦見
 無有見者  於淨離淨  十方無造
 所可若實  如化無主 

寶來菩薩知佛所說便於宮中。說頌曰

 疑本不解  謂法皆然  本無常住
 疑慧如是  於想無勞  識念無苦
 舉名住字  非求法者  於本不爾
 不還不是  所可無可  遠離無可
 脫生無滅  是即為滅  於滅無想
 是為非滅  於法無生  亦不想成
 所以者何  諸法皆空  亦不求言
 我離泥洹  所以者何  本末淨故
 不盡十方  舉之為證  有言是我
 是即為證  不當遠念  念於十方
 法無二法  即得無名  法非思想
 可當逮者  起行如是  不見尊法
 要當解慧  於妙不恐  深行不主
 可謂滅門 

寶來菩薩問文殊師利。今在會中新發意者。我欲使得無極法。當何以致之。文殊答曰。於想無作即得無極法。又問。何謂無想作者。文殊言。當逮九法寶。一者意無處所是即寶。二者觀法無主是即寶。三者不見有當來過去是即寶。四者於法無有造作者是即寶。五者所施但施經法是即寶。六者見五道勤苦於其中不轉是即寶。七者所覺不遠漚和拘舍羅是即寶。八者直見諸法不處法有二是即寶。九者到於泥洹亦如化是即寶。是為九法寶。於是文殊師利說偈曰

 於可無所欲  所住無常名
 若空無有垢  佛笑無不可
 笑空不離末  如本無笑者
 已住諸法名  一切皆如笑
 本末皆自然  無有往來者
 笑者有還報  不還亦不笑
 法者皆是一  已笑便有二
 於二無名字  是故為是尊
 所笑無所著  但為眾法施
 所動無所動  是故無上尊
 笑者無還報  一切無有主
 其笑不離本  是故天中天
 笑者無所起  但為倒見耳
 於法悉寂然  寂者本無故
 笑者不離化  以化大施與
 於化無舉名  是故乃為法
 於法無有是  但為不脫施
 所脫不為脫  佛者亦如是
 故於大會中  議度無度者
 於法作施與  無有與比者 

舍利弗問寶來曰。欲使十方一切學者。皆得總持諸陀鄰尼。修行何法當得致之。寶來曰。當行三十二法寶。一者欲使一切未發意者皆當度之如化無礙。二者未發無上正真道意者皆令住正法。三者視三千大千剎土等無異。四者若住限者令遠離眾欲在於慧門。無動無轉得至泥洹。五者人說有天無天志不動還。六者志道堅固意不怯弱。七者一切無來受生者。視當來過去無有二。八者觀諸三昧禪寂然無處所。九者諸所度無有主一切從空致空。十者三千大千諸佛我悉從受法。十一者他方剎土敢有來聽經者悉令得決。十二者諸佛剎土所有華香。來者亦不喜不來者亦不求。十三者諸發意者使得法住。十四者當來過去意無增減。所以者何。知本無二故。十五者悉欲令十方蜎飛蠕動奉持禁戒終無毀犯。十六者無有邪念在於十方。轉意還本則向慧門。十七者無所不忍常無邪恨。十八者從觀至觀無有度者。十九者如本無住無常住處。二十者所度無有主如空無念想。二十一者於慧作施與無有舉名者。於欲無所著便從是得脫。二十二者所說不離對因作施與故。於大國眾中度無脫者。二十三者於無數剎飛到他剎。在諸佛前無所罣礙。二十四者視諸剎等無得脫者。二十五者淨癡同合本淨無異。二十六者住大千中主作橋梁勸進未覺令冥見明。二十七者於大海中作大船師。渡諸群生無有厭極。二十八者作無邊蓋閉塞眾垢。二十九者作無極惠不離十方。三十者作大慈哀苞潤一切。諸未度者悉當度之。故號之曰天中之天。三十一者常行等心無有偏適救濟無雙。故號無上尊祐。三十二者菩薩所說不離經法。遍大千剎中莫不等聞。是故空中自然生華。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寶。於是寶來菩薩說頌曰

 十方普如化  一切皆無常
 真法正諦寂  演說度眾生
 有想不離想  一切實本空
 若華未施葉  其色不可當
 一切所眾欲  立之可意王
 諸寶無上尊  號為天中天
 故於大會中  議度未脫者
 其本無常住  故字十力尊
 一切為倒見  世間謂之冥
 所可若如化  能脫十方中
 虛空無常處  佛藏悉在中
 以脫無脫者  故教十方人
 十方諸佛剎  合之為一國
 自然眾大會  悉滿十方中
 佛者一切覺  笑不離其容
 不離黃金色  以示未脫人
 十方為作導  意不離法王
 所施無所施  華布於十方
 金色大蓮華  遍滿諸空中
 起想而作行  不住諸天中
 文殊師利意  曠大無有雙
 使得道[卄/別]者  住在虛空中
 寶來慧意尊  光明遍宮中
 可意諸天人  悉得到法門
 十方諸菩薩  感動諸剎中
 今會諸天子  得聞是尊經
 徹見諸一切  乃到可意宮
 化為交露坐  萬種天華香
 聽受諸三昧  坐觀大眾中
 諸來宿功德  發意供養尊
 道者不直見  所有皆如是
 諸脫無有數  三界不可極 

文殊師利菩薩問寶來曰。眾音如化所作法無想。亦不可盡故有自然。當以何脫之。寶來答曰。有九法寶。一者自然無處亦如化。二者諸法無處亦如化。三者當來無處亦如化。四者諸所有世處亦如化。五者觀過去處亦如化。六者觀見諸法如幻耳。亦無有處亦如化。七者所見無處亦如化。八者得道無脫處亦如化。九者得於泥洹本無住處亦如化。是為九法可得脫慧。文殊又問。過於泥洹皆亦自然。誰為是化本者。誰是化主者。化為有本無化有所。起處無道為有處無。寶來答曰。有九法知化無處。一者非道無處是則化。二者化非處無想是則化。三者化者無起化處無處是則化。四者非常名無有盡時是則化。五者化處無處是則化。六者於道無想是則化。七者化者於起無起是則化。八者化者於諸欲無有處是則化。九者化者於所度無所處是則化。是為九法知化本。於是文殊師利。又說偈答曰

 十方無化者  化化無有形
 一切無常寶  是故為化主
 道者不化得  亦不離其處
 所說無常形  自然在其處
 諸寶從化得  本離從無有
 其本同化生  是故人中尊
 欲者從化起  法本無有是
 化而住五道  無有見化主
 生死及五道  與化不相連
 以世貪不斷  故現正覺耳
 如來及化主  十方尊無極
 持化大其世  世間無知者
 法輪無色轉  於化無轉者
 繫色有思想  深法無轉者
 想色化十方  莫不受法者
 所施大智慧  世間無說者
 諸欲及羅漢  不逮覺是寶
 故於眾會中  廣說無二寶
 智慧不可極  光明最無有
 十方作橋梁  所說無有二
 十方諸佛剎  悉令為平等
 亦不使其人  發意有異心
 十方諸法園  一切法度垢
 亦不從世間  於法無脫者
 於惠無有脫  不見往來者
 於寂復見寂  明中復見明
 法者非慧得  自然本無是
 慧冥俱同合  故無相識者
 癡慧不同合  其慧眾冥明
 所施但為法  如華在高山
 諸惡不可極  色欲不可盡
 泥洹及生死  一切皆如是
 十方諸佛慧  無知無覺者
 所以見淨法  故言世無有 

曇摩菩薩。復問寶來菩薩言。於化無起離誰為成主者。泥洹不生滅不遠五道。當來發意轉住法輪淨無諸垢。一切眾生誰為度者。寶來答曰。快哉所問。欲決一切生死之根。乃如是乎。菩薩有九法寶。一者於化化主無主。二者於泥洹與生死初無相知者。三者於生死於滅無滅。四者一切天上使不還生無生處。五者當起意未起意如處住。六者三千大千佛剎觀了無得度者。七者於念無起處。八者悉使三千佛剎皆取泥洹意亦不喜。不取泥洹意亦不瞋。所以者何。諸法無處故。九者隨願取羅漢我悉令發意。若有發意求願者。不令復還不起諸生無有還願。是為九法。又說偈言

 於可無不可  於欲無所欲
 所度無見者  法轉無常處
 慧者無所說  因度無往者
 故見大正法  世之最無有
 道者無常名  故為十方寶
 以得無得者  生死無有道
 四馬不可盡  可意無有足
 世間悉樂之  不捨不得道
 畏生無有脫  不畏無脫者
 生死當舉名  立之為五道
 有報無答者  可謂為是法
 法者本無二  所有諦以覺
 無邊亦無幅  無極不可計
 本際如影響  無有往來者
 於起無所起  法無諸欲者
 生死本無處  生死化如是
 於淨無有淨  於垢無有垢
 悉為十方人  斷絕諸五道
 淨意若如水  一切無瑕垢
 青黃及白黑  悉得見其形
 諸法不可呵  即得無上寶
 吾我及與人  世間無得者
 不住無住諦  所有諦如是
 所覺無所見  世間諦如是
 不度無不度  世時誰不有
 十方立正覺  悉得無上寶 

曇摩菩薩問寶來菩薩言。欲使十方諸天人民。自然皆令得如其處。當行何等法得致之乎。寶來答曰。有六事得逮是法。一者聞知是會時是即為寶。二者得聞是經是即為寶。三者逮本功德。是即為寶。四者得聞是經法者。悉得六萬三昧。是即為寶。五者已得六萬三昧。欲十方人發無上意。是即為寶。六者皆使十方悉得會於佛樹。是即為寶。說是經時。九十億菩薩。六十七億諸天人民皆得無所從生法處。九億菩薩得是三昧。三千大千佛剎六反震動。諸天於空中大作伎樂。諸龍阿須倫。皆得聞見是深三昧。阿難正衣服。長跪白佛言。是名何經。云何奉持。佛語阿難。是名為無極寶。當奉持之。佛說經已。諸天人阿須倫人非人皆歡喜。各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卷下

 

 

 

 

 

 

 

 

 

 

 

 

 

 

 

| 佛光山 | 佛經 | 英翻中 |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Wiki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 | 佛學 | 

 

佛教

Like

分享Share |